學練太極拳的要訣
By 趙幼斌
首先概括表達我要講的意思:學好和練好太極拳的要訣是什麼?有什麼路好走或有什麼捷徑好走?我說沒什麼要訣,也沒什麼直路好走。如果一定要有個什麼說法,淺要的說有八句話32個字,那就是:學要勤學,練要苦練;講求方法,循序漸進;專心致志,持之以恆;學無止境,力求新高。
這不是什麼大道理,是我個人習拳50年、傳拳41年的心裡話,是我個人的切實體會。
一先談一下“學無止境,力求新高”
很多人都說我拳練的好,教的也好,是名家,有很多“粉絲”,這我也不怎麼否認。但如果就此沾沾自喜,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自感滿足,停止了再研究、再提高、再進步的心,就該退步了,不前進也是一種退步。楊澄甫曾說:“惜乎稍有小成,便是滿足,遽邇(ju er)中輟(chuo),未能大受”,意思是指本來是可以達到而沒能達到更高的太極層次或境界就停止了再進取之心,可惜了。
“惜乎稍有小成,便是滿足”,拳打得有樣子,又受到人的恭維,更拿了獎牌,甚至教學生了,進或有些名氣,心飄而自滿,難於再求進取,有沒有這樣的人呢?實在的說:有!所以“遽爾中輟,未能大受”。
“大受”是說接受到太極拳更高級的學習和提高,這裡麵包含有太極拳的層次,什麼層次呢?闢如王宗岳說“由招熟而漸至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這就把練好太極拳劃了三個層次。還有把“輕靈、貫串、虛靜”,或曰“體松、氣固、神凝”分作三個層次。這些關係都是太極功夫的遞進關係,後面的一層都是建立在前一層功夫的基礎上再提高的。有人問我達到了哪個階段?我自認為還是初級階段,你們也可以檢查自己練到了那個層次,你接受到了哪個層次的訓練。實際上太極拳的功夫或對太極拳的認識領悟,我認為是沒有止境的,就看你追求的精神和造化的機緣了。
有一種現象:有些人當了老師或師傅就好面子,愛擺架子,不容易接受別人好的意見和見解,明知自己不對也不願意去改,甚至硬著嘴說“他那個不對,我這是誰誰教的,沒錯”,真是以誤傳誤,貽害自己,貽害別人。最主要的是貽害了太極拳。楊澄甫說“最為技術前途憂者也”,什麼是“技術前途憂”?就是光成了空殼子,只有套路沒有內容,沒有內容的套路還談什麼國粹?還談什麼豐富的內涵?只剩下太極拳健身舞的功能、拿金牌的功能,更成了追求名利的工具,這難道不可怕嗎?難道不可憂嗎?這一點要特別引起老師們的注意,一定要克服自我,一定要有責任感。也要引起當弟子們的注意,要努力挑起“正脈承傳”的擔子,拳能練到什麼水平不要緊,但不能圖虛名,更不能把老師當作敲門磚,進了門了有沒有你這個老師都可以,用得著了肯前,用不著了肯後,且不提尊師重道,至少是不懂人情人性,若處在這種關係中,還談什麼學拳教拳呢?只好各走各的路嘍。
當老師不是不可以當,但要有個正確的態度。我青年時父親叫我給初學者帶拳教拳,我說我能教嗎?我父親說:“教學相長”,就是說,通過教然後知不足,這和孔子說“學然後知不足”是異曲同工的。教也是要被看作是一種學習方法,而且是一種在實踐中求學的方法,通過你當老師的教學實踐會發現有很多你不清楚的問題,就需要你這個當老師的不恥下問,再學再問,再提高,再教。這就是一個又當老師又當學生的老師態度,而且是一輩子的態度,那末你就是一個合格的學生,也是一個不斷進步的好老師。我看大樑(梁淑芬)就不錯,符合這條,既是會長,也是老師,也是好學生,因為她在不斷努力求進,而且虛心。
當然,現在因學拳的對像不同、年齡不同、條件不同、對太極拳追求的目的也不同、能夠達到的層次也不同,但這都不要緊,只要永不滿足、虛心求進、不斷努力,學的人喜歡學、誠心學,教的人也樂意教、認真教,就會不斷取得新高。這是我談的要想學好拳就要有“學無止境,力求新高”的良好心態,也算是練好太極拳“心法”。
二 “專心致志,持之以恆”
中國武術流派繁多,太極拳陳、楊、武、吳、孫、國家派等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幾派,楊式也分好多流派。東西都是好東西,但是不能都學,只能撿你適合你的去選擇學。選擇也得有條件看情況,青少年人可以多學,闢如陳式、楊式,甚至少林拳、八卦掌、摔跤等等。這是因為青少生長的特點需要,也是在青少年期全面打基礎為以後專項選擇,比如選楊式拳深造會更有利。如果從小只選一樣也不見得好,甚至不利。在我小的時候,父親就送我到張桐(全國十大武術家,武術九段之一,已去世。)老師那裡拜師學武。我以前學過國家規定的初級、乙級拳術,甲級劍,彈腿、翻跟頭打旋子,以後還學過陳式小架、八卦掌等,現在雖然都不能完完全全打下來,但對武術的共性與區別的認識以及對楊式太極拳的專修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
但如果說什麼都捨不得丟,什麼都練,對於我來說既沒那個時間,也沒那個能力,而且這套楊家拳也肯定打不好,關鍵在於功夫不能練精純。通俗的說這叫吃得多啦,胃脹,消化不了。老前輩經常這樣講:拳和拳的勁法不一樣,會得多了就四不像,樣樣會樣樣松。又說:沒有無敵的拳種,只有無敵的功夫。
實際上事實正是如此,特別是對中、成年人,會幾樣拳不要緊,不見得不好,關鍵是修練好一樣拳,而且要深入持久的練習體悟,精益求精,才有達到獨到的風格和功力。這叫“專心致志,持之以恆”,我父親教導是“恆專不驕”,我對學生要求“持恆求精”就是這個意思。
三 講求方法,循序漸進
一個人的成長,一定是從嬰兒到兒童,從兒童到少年,再到青年、成年﹍等等,萬物的成長和發展也遵循這個必然規律。一個人健康的成長一定是要按照成長的規律給與各方面科學的培育才能成為有用之才。昔孟母擇鄰處,三遷其居,最後選到學堂的附近,才影響和培育出孟子這樣的大思想家、學問家,這是講求進取、講求成功的思路。 “守株待兔”和“拔苗助長”這樣靠消極碰運氣和急功近利取得收穫的方法都是錯誤的,都是機會主義,是不能獲得成功的。
學好、練好太極拳也是如此,70多年前楊澄甫就明白地論述過這個道理。一些人“急求速效,忽略而成”,忽略而成就是只學了個大概,比如85式學了一兩個月,會套路了就以為完全掌握了,所以“未經一載,拳、劍、刀、槍皆以學全。雖然依樣葫蘆,而實際未得此中三味”,“故常聞人曰:'習拳容易改拳難',此語之由來,皆有速成而至此”。相傳楊露禪三下陳家溝找陳長興習拳18年乃成,不是說讓我們都要學18年乃成,至少說明要樹立“持之以恆打持久戰,循序漸進攀高峰”的學拳方法和態度,才有希望達到太極拳的更高修練層次。
前面我們提到練好拳要經“由招熟而漸至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的三個基本階段或層次,這就是學練拳的方法和必經之路。第一階段先求招熟,所謂招熟包括每一式要會練、熟練、懂它的技術含義,還要幾個動作一組一組的練,比如掤、扌履、擠、按四式要前後左右的練,搬攔錘、撇身錘、搬攔錘三式要連著練,然後整體套路連起來練,就是我們練的85式行功架,也叫行功架;第二階段有了上述基礎的磨煉,再進行推手和各種功法的練習,達到能沾連粘隨、不丟不頂、知己知人就步入了懂勁階段;第三階段在上述基礎上又久久練之,達到上下左右前後渾然一體,前進後退中定應物自然,乾坤變化無形無象,就步入了神明階段。當然神明階段也分層次,這好比上學由小學到中學,再由高中到大學,大學生之後還有碩士、博士、博士後等一樣。坦率地說學練太極拳的學歷是不低於上大學的學歷,甚至還要超過。
四 學要勤學,練要苦練
學拳態度端正了,有了決心恆心,有了方法,剩下來的就是勤學苦練的問題。楊澄甫說“雖然良師之指導,好友之切磋,固不可少,而最要緊者,是在逐日自身之鍛煉。否則,談論終日,思慕經年,一朝交手,空洞無物,依然是門外漢者,未有逐日之功夫。”這裡明白地交待了練好拳良師益友固不可少,是必備條件,因為他可以答疑解惑,交流經驗,少走彎路。但更重要的是要少說多練,而且要逐日地去練習,功夫才能得到積累。
勤學,是指要不斷地深入學,同樣一個動作,練到不同的程度就有不同的勁道練法,你練到一個新的程度了,你才能接受新的練法。比如撇身錘、單鞭的攔、化、打,對方出拳你出手光攔,這只是本能,就低一層;攔中帶化就高一層,是技能;攔化打勁技法連成就更高一層。這就是要勤學才能學到手的、悟到手的。當老師的也是看學生練到那個水平才給你深入教的。
苦練呢,教給你一手就要成百遍千遍的練才能手熟,拳架也要連著練數遍才長功夫。教給你了你也明白了,可你不練或練得少,功夫上不了身就沒用,到時也用不上。老話說:“拳打千遍,功夫自現”,指的就是多練、苦練。
太極拳要練的東西很多,一下子練不過來怎麼辦呢?只有一個辦法,分期分批練習。比如三個月練好了六個動作,經檢查可以了,再學新的幾個動作做再練幾個月,這樣經過幾年積累就差不多了。
總而言之,要練好太極拳或要深入的練好太極拳,是要根據各人的條件,逐步地深入,逐步地引導,在勤學苦練的基礎上,講求學習訓練方法,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做到專心致志,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樹立虛心向學,尊師重道,永不自滿的思想,教學雙方都心情愉悅的努力。那末,不管是老幼男女,在練好太極拳的道路上,都會不斷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這就是練好太極拳的要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