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臨帖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關鍵手法,也是最基本的訓練。練字是一種慢工細活,要勤學苦練,臨的次數愈多,書法的基礎愈牢固。臨帖要求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也就是眼裡看中的,筆法能活生生的表達出來。
猶記在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學習書法臨帖(練字)。我隱約記得,家父從文具店買回一疊平滑且很薄的半透明宣紙,還教我先把紙裁剪成與字帖大小相應的夾層紙,然後用麻線或絲線裝訂成冊,作臨摹備用。
臨帖工具除了紙張外,還必須備有筆、墨、和字帖。在練毛筆字時,筆的選擇很重要,需要考慮配合字帖的大小。在寫卷小楷、靈飛經、狼毫小楷幾款筆中,我喜歡選用狼毫小楷,因其彈性很強,吸墨不多,鋪毫很飽滿。
在用墨方面,成品墨汁雖簡便,但如濃度掌握不夠好,太稀時墨汁易散開,若太濃時則拖筆不流暢,字體不光滑,甚至出現粒子。所以還是用點功夫磨墨最好,容易掌握墨汁的濃度,做到不稀不濃,寫出來的字均勻飽滿、流暢、無澀無湮。
在歐顏柳趙四種標準字帖中,各有其氣度、特色。這四種字帖的間架結構都相當好,字要寫得美,重點是要把間架結構掌握好。
但我臨帖時喜歡選用柳公權的玄祕塔,柳體清秀、挺拔;其次是顏真卿的多寶塔,顏體圓潤、飽滿。
我從鉤摹開始,先把字帖(範本)置於臨摹紙的夾層中,然後用毛筆醮墨汁沿著字帖的字,用極細的淺色線條沿字形的輪廓線,勾出字的輪廓。然後在鉤好的輪廊線內,按筆畫用毛筆填寫出來。
經由無數次先鉤字的輪廓,然後按筆畫來臨摹,我才逐漸熟悉字帖的字形和筆法特徵。
尤為重要的是臨摹時應按步就班,一筆一畫地寫,不能亂塗,按規矩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來練。還要注意筆法,如逆入回鋒、頓筆、收筆等等。據字帖的書寫方法,以字帖的字為樣本進行練習。在初步掌握字帖上規範的字的結構、筆法後,才進一步對臨。
在對臨時,我把字帖放在對面書架上,然後在紙上模仿字形直接書寫。值得注意的是,對臨時得看準一個字,寫下整個字。絕不能看一筆、寫一筆。具體地說,對臨字帖要做到結構正確,筆法無誤,把字體寫得清秀、圓滑。
最初我還選用過米字格或九宮格照式臨寫,這稱為格臨。透過這種方法練習,比較容易掌握字帖上相應位置及筆畫大小。
格臨是初學者的扶手,但不能依賴,在掌握對臨基本方法後,應直接在方格內臨寫。
練習對臨時,應遵循先易後難,先臨簡單易寫的字,後按部首歸類練習,然後再選臨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等具典型性的範字,由淺入深,最後按字帖的順序通臨。
通臨是把一本字帖從頭至尾寫一遍,目的在於檢驗自己練習書法的進步程度。我覺得自己有較大進步,就試圖進行背臨。
先前的臨帖,無論鉤摹、格臨、對臨都是按照眼前的字帖練習寫字。這樣循序漸進,反覆練習對字帖的字的間架結構和形狀神態掌握以後,可進行背臨。
在背臨時,我把字帖藏起來,默寫字帖的字,這是臨帖的最後階段。當我對字帖的字體間架結構和筆法純熟了,不用看字帖閉起眼睛,都能夠把字帖的字默寫出來。
要是做到默寫出來的字體與字帖的字間架結構、筆法等基本一致或完全一致,就表示臨帖功夫到家了,但我的功夫尚未到家。
我從小學生開始學習臨帖,練習的過程記憶猶新,但由於自己缺乏堅毅的意志,主要過是練字方法有問題,所以至今對自己所寫的字並不滿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