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上報的華裔洛杉磯首富黃馨祥醫師(Dr. Patrick Soon-Shiong)被CBS電視台「六十分鐘」(60 Minutes)看中,12月7日晚上7時將播出專訪,介紹他自掏腰包砸10億元進行的革命性抗癌研究即將公諸於世。如能成功,將使令人聞之喪膽的絕症轉為「慢性病」。
負責專訪黃馨祥的記者是本身有醫學背景的印度裔醫師古普塔(Dr. Sanjay Gupta)。古普塔說,黃馨祥被尊為「天才」、「創造家」,和「秀王」(showman)、「蓋神」(hypester)。黃馨祥因發明治癌藥致富,如今又要自掏近10億元,意圖讓得癌症不再如同被判死形,而是可治療的慢性病。
古普塔報導,癌症一向以腫瘤所在為治療基準,所以抗癌藥分為乳癌藥和肺癌藥等。但黃馨祥打破這種觀念,改為針對腫瘤各種突變(mutation)對症下藥。黃馨祥認為,如能辨認致癌的惡性突變,每種惡性突變即等於一種疾病,只要服用治療這種惡性突變的藥即可。其他腫瘤專家則沒有這麼樂觀。北卡羅來納州李文癌症研究所(Levine Cancer Institute)所長雷海文醫師(Dr. Derek Raghavan)表示,這種想法理論上可行,但他不認為時機已成熟。他說:「我不認為我們明年即可見到成果。我認為它要成為尖端科技前,還有太多複雜困難的科學研究要做,不過這是對未來一個頗酷的點子。」
然而黃馨祥信心滿滿,他在白板畫出計畫結構,並以平板螢幕讓古普塔看到T細胞如何「吃掉」癌細胞。黃馨祥的研究團隊針對個別腫瘤畫出整個基因圖(genome),以便辨認惡性突變。以往畫基因圖需要幾個月時間,但黃馨祥團隊使用超級電腦,只要一天即可畫出。黃馨祥說:「想想看,把癌症重新分類,瞭解癌症只是許多罕見疾病。這表示你將更有機會得到更好結果並擁有生活品質,實際上希望把癌症轉為慢性病。」
Wednesday, December 17, 2014
Sunday, December 14, 2014
老年癡呆症與缺乏維他命D有關
過去醫學上一向認為,缺乏維他命D會增加血管功能失常,而引起缺氧性腦溢血。美國國家心臟血管健康研究院最近幾年分析報告認為,老年人的失憶症和癡呆症特別容易發生在維他命D缺乏的人身上。若是維他命D缺少,會增加百分之五十以上各種的老人癡呆症的症狀;若是嚴重缺乏的話,會增加一倍以上的癡呆症發病率。
最近神經科學會認為,對於最適當的維他命D的血脂血量目前為止並未定論。國家健康機構認為應該是在每毫升50nmol,而內分泌科學會認為是每毫升75nmol。若是低於每毫升5nmol以下,那麼得老年癡呆症的機會大增。
2002年,國家健康機構對婦女的健康所做的一系列研究中發現,婦女身體中維他命D的量已經夠了,即使補充四百國際單位的維他命D加上一千毫克的鈣片,對於老年癡呆症亦無太大影響。最近神經科學會更強調,維他命D的血液量若是在每豪升50nmol左右就已足夠,即使再增加補充也並沒有特別的好處,所以驗血檢查極為重要。
另外根據專家意見,真正有幾個特別的原因,將老年癡呆症跟維他命D連結在一起。第一,在腦中遍佈維他命D的接收器,特別是主管記憶的hippocampus和dentate gyrius 腦細胞。第二,讓維他命D合成為活性的酵素也存在在大腦細胞中。第三,活性維他命D控制者每一個神經細胞之中的神經生長因子、營養吸收及細胞的殘存生長功能。第四,在體外試管中證明,維他命D可以刺激巨噬細胞,這種白血球能很快地把造成老年人癡呆症的澱粉蛋白雜質除去。第五,維他命D又有保護因澱粉蛋白所造成神經元細胞傷損的功能。(顏世蓮)
最近神經科學會認為,對於最適當的維他命D的血脂血量目前為止並未定論。國家健康機構認為應該是在每毫升50nmol,而內分泌科學會認為是每毫升75nmol。若是低於每毫升5nmol以下,那麼得老年癡呆症的機會大增。
2002年,國家健康機構對婦女的健康所做的一系列研究中發現,婦女身體中維他命D的量已經夠了,即使補充四百國際單位的維他命D加上一千毫克的鈣片,對於老年癡呆症亦無太大影響。最近神經科學會更強調,維他命D的血液量若是在每豪升50nmol左右就已足夠,即使再增加補充也並沒有特別的好處,所以驗血檢查極為重要。
另外根據專家意見,真正有幾個特別的原因,將老年癡呆症跟維他命D連結在一起。第一,在腦中遍佈維他命D的接收器,特別是主管記憶的hippocampus和dentate gyrius 腦細胞。第二,讓維他命D合成為活性的酵素也存在在大腦細胞中。第三,活性維他命D控制者每一個神經細胞之中的神經生長因子、營養吸收及細胞的殘存生長功能。第四,在體外試管中證明,維他命D可以刺激巨噬細胞,這種白血球能很快地把造成老年人癡呆症的澱粉蛋白雜質除去。第五,維他命D又有保護因澱粉蛋白所造成神經元細胞傷損的功能。(顏世蓮)
「放療」治癒前列腺癌
2009年上半年,家庭醫生為我例檢時發現,我的PSA指標為9.5,而正常指為4以下,建議我轉秘尿專科檢查,並為我聯繫波士頓塔夫茨大學附屬醫院。秘尿科醫生看了驗血報告,作了簡單肛門指檢,詳細詢問我的情況,約期進行穿刺取樣化驗。切片報告顯示,我患的是前列腺癌。我感到震驚,陷入一片茫然。
該院秘尿外科全美排列於前十位,很有名氣。主治醫生是一位副教授。據他說,我的病情還屬於中期,只要PSA沒有異常情況,不用手術切除。目前尚無治療前列腺癌的特效藥,如排尿不暢,可服用緩解利尿藥,但治標不治本。我對他的診斷深信不疑。
醫生建議治療方法:一,手術切除;二,放射治療;三,前列腺內植入原子芯片,讓它慢慢幅射四周,殺死癌細胞;四,繼續跟蹤觀察,三個月檢驗一次血,半年進行一次例檢。此外,他還推薦冷凍療法,但效果並不明顯。我權衡得失,手術治療能一次性根治,但恐留尿失禁後遺症;放療周期太長,就醫麻煩,也不現實。我已到坐七望八的耄耋之年,為此,我選擇繼續跟蹤觀察。
★男性腺體 常見疾病
據統計,美國老年人中每六個男人就有一個罹患前列腺癌,居男性癌症之首。前列腺又稱攝護腺,在直腸之前,膀胱之下。它圍繞著尿道,是男人專有的腺體。前列腺癌,就是該腺體的惡性腫瘤。初期癌症與前列腺肥大相似,都有尿頻、尿急、尿不盡現象,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疾病。
前列腺癌,是屬小的腫瘤,生長緩慢,留在前列腺裡,有的與病人「和平共處」,相安無事,大部份病人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患此病;即使不治療,也不因此病而致命。所以說,關鍵是看年齡,並不是所有前列腺癌的病人都要接受治療,尤其老年男性。
在此後五年中,我先後做了四次切片活檢,兩次骨骼檢查,都證明癌細包還沒有轉移,只是PSA小幅上升,最高時上升到24。有些患者PSA數值是10,甚至20以上,沒有癌變。而決定性的顯示癌變程度主要看格里森指數,不能單純的PSA數值,懷疑前列腺癌變的依據,主要是看PSA變化的速度。如果PSA半年內翻了一番,說明情況惡化,急需採取措施。
切片活檢是確證前列腺癌的手段。麻醉以後用不銹鋼管插入肛門,用鑷子在球狀的前列線表面12個區間每個區間取樣一次,取其活體細胞化驗。切片時間大約只需10多分鐘,鑷子夾肉很疼痛,也只好忍著,切片過後一星期大小便見血。我第一次切片發現一個點有癌細胞,第二、第三次各發現三個點,第四次雖發現一個點,格里森指數上升為3+4級,程度中等偏上,需要治療。我已做了四次活檢,醫生講已觸底線,今後再也不能做了。
★根絕後患 放射治療
前列腺癌與其他癌不同,是隻「死老虎」。話雖這麼說,畢竟也是癌,須要當它「真老虎」打,不可掉以輕心,一旦癌細胞衝出前列腺堅韌後外膜,向周圍骨骼轉移,當骨痛才去治療就晚了。為根絕後患,我決定接受放射治療。
2013年6月,我又轉波靈頓LAHEY醫院治療,因為我兒子就該醫院旁邊公司上班。這所醫院是除波士頓外鄉鎮規模最大的醫院,秘尿、放射科醫生實力也很強。2014年2月看放射科醫生,接待我的是位華裔盧孟宗教授,他醫術精湛,態度和藹,在異國他鄉巧遇這位盧醫生感到非常高興。
盧教授告訴我,放射要做九個星期,每星期五次,共42次。我的反應有:尿頻、尿急、大便稀,放射完後能恢復如初,沒有後遺症。但必須同時注射治前列腺癌的荷爾蒙(Leuprolide),荷爾蒙是控制男性激素藥物,能軟化癌細胞。它被注射在肚臍旁皮下脂肪裡,打一針三個月,要注射二針。荷爾蒙有一些副作用。這些反應都是因人而異,有人一點反應都沒有。醫生告訴是讓我有思想準備,配合治療。
★放射期間 吃住如常
今年4月2日,醫師做放射準備,在我下腹部左右兩側及前列腺上下皮膚上做標記,塗上專用藥水。4月14日試做,翌日才進入正式進入放射階段。美國醫生就是這麼謹慎,一絲不苟,敬業精神令人折服。
放射設備是台龐然大物,CT掃瞄與放射一次完成。我9點進入放射科,先喝一杯礦泉水,預約9點20分進入放射間。待我平躺在放射床上,眼睛望著大海和藍天燈光圖案,醫生根據標記調整我身體位置後離開,進入電腦控制室,機器開始工作。只見CT從兩側伸展出來,對準下腹部順時針旋轉,不時發出「卡嚓、卡嚓」的長音,約三分鐘就完成,然後縮進原位。放射頭比篩子還大、可全方位旋轉的大型設備,對準前列腺位置逆時針旋轉,從正、反、側分7個點發出幅射線,並有「吱、吱、吱」的長音,和「嗒」一聲短音,一個點大約30、40秒,放射一次十多分鐘就走人。
放療並不痛苦,放療完就可動身,輕鬆自在,想吃什麼、想幹什麼都行,一切安照原來生活規律,反應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嚴重。放射期間,每星期看一次醫生。我做完放療沒有一點反應,這大概與我放射前每天堅持鍛鍊有關吧。每次兒子帶到我醫院後,就去公司上班,我一人留在醫院治療。放療結束,我在醫院門口乘坐巴士到老年公寓,剛好回家吃中飯。
放療結束,我又去檢驗了一次大血,報告顯示PSA下降到0.7正常範圍之內,使我重拾生活的希望。實踐證明,我選擇放療的方案是正確的。據說,經常進食紅肉(牛羊豬肉),會增加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多吃水產和禽類,合理膳食,堅持鍛鍊,能有效地預防前列腺癌。
我出身農家,文化不高,熱愛寫作,病癒精神振奮,少了後顧之憂,又可提筆畫鴉,爭取在有生之年完成四部習作《草根情結》續集,了卻我今生一樁心事。
該院秘尿外科全美排列於前十位,很有名氣。主治醫生是一位副教授。據他說,我的病情還屬於中期,只要PSA沒有異常情況,不用手術切除。目前尚無治療前列腺癌的特效藥,如排尿不暢,可服用緩解利尿藥,但治標不治本。我對他的診斷深信不疑。
醫生建議治療方法:一,手術切除;二,放射治療;三,前列腺內植入原子芯片,讓它慢慢幅射四周,殺死癌細胞;四,繼續跟蹤觀察,三個月檢驗一次血,半年進行一次例檢。此外,他還推薦冷凍療法,但效果並不明顯。我權衡得失,手術治療能一次性根治,但恐留尿失禁後遺症;放療周期太長,就醫麻煩,也不現實。我已到坐七望八的耄耋之年,為此,我選擇繼續跟蹤觀察。
★男性腺體 常見疾病
據統計,美國老年人中每六個男人就有一個罹患前列腺癌,居男性癌症之首。前列腺又稱攝護腺,在直腸之前,膀胱之下。它圍繞著尿道,是男人專有的腺體。前列腺癌,就是該腺體的惡性腫瘤。初期癌症與前列腺肥大相似,都有尿頻、尿急、尿不盡現象,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疾病。
前列腺癌,是屬小的腫瘤,生長緩慢,留在前列腺裡,有的與病人「和平共處」,相安無事,大部份病人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患此病;即使不治療,也不因此病而致命。所以說,關鍵是看年齡,並不是所有前列腺癌的病人都要接受治療,尤其老年男性。
在此後五年中,我先後做了四次切片活檢,兩次骨骼檢查,都證明癌細包還沒有轉移,只是PSA小幅上升,最高時上升到24。有些患者PSA數值是10,甚至20以上,沒有癌變。而決定性的顯示癌變程度主要看格里森指數,不能單純的PSA數值,懷疑前列腺癌變的依據,主要是看PSA變化的速度。如果PSA半年內翻了一番,說明情況惡化,急需採取措施。
切片活檢是確證前列腺癌的手段。麻醉以後用不銹鋼管插入肛門,用鑷子在球狀的前列線表面12個區間每個區間取樣一次,取其活體細胞化驗。切片時間大約只需10多分鐘,鑷子夾肉很疼痛,也只好忍著,切片過後一星期大小便見血。我第一次切片發現一個點有癌細胞,第二、第三次各發現三個點,第四次雖發現一個點,格里森指數上升為3+4級,程度中等偏上,需要治療。我已做了四次活檢,醫生講已觸底線,今後再也不能做了。
★根絕後患 放射治療
前列腺癌與其他癌不同,是隻「死老虎」。話雖這麼說,畢竟也是癌,須要當它「真老虎」打,不可掉以輕心,一旦癌細胞衝出前列腺堅韌後外膜,向周圍骨骼轉移,當骨痛才去治療就晚了。為根絕後患,我決定接受放射治療。
2013年6月,我又轉波靈頓LAHEY醫院治療,因為我兒子就該醫院旁邊公司上班。這所醫院是除波士頓外鄉鎮規模最大的醫院,秘尿、放射科醫生實力也很強。2014年2月看放射科醫生,接待我的是位華裔盧孟宗教授,他醫術精湛,態度和藹,在異國他鄉巧遇這位盧醫生感到非常高興。
盧教授告訴我,放射要做九個星期,每星期五次,共42次。我的反應有:尿頻、尿急、大便稀,放射完後能恢復如初,沒有後遺症。但必須同時注射治前列腺癌的荷爾蒙(Leuprolide),荷爾蒙是控制男性激素藥物,能軟化癌細胞。它被注射在肚臍旁皮下脂肪裡,打一針三個月,要注射二針。荷爾蒙有一些副作用。這些反應都是因人而異,有人一點反應都沒有。醫生告訴是讓我有思想準備,配合治療。
★放射期間 吃住如常
今年4月2日,醫師做放射準備,在我下腹部左右兩側及前列腺上下皮膚上做標記,塗上專用藥水。4月14日試做,翌日才進入正式進入放射階段。美國醫生就是這麼謹慎,一絲不苟,敬業精神令人折服。
放射設備是台龐然大物,CT掃瞄與放射一次完成。我9點進入放射科,先喝一杯礦泉水,預約9點20分進入放射間。待我平躺在放射床上,眼睛望著大海和藍天燈光圖案,醫生根據標記調整我身體位置後離開,進入電腦控制室,機器開始工作。只見CT從兩側伸展出來,對準下腹部順時針旋轉,不時發出「卡嚓、卡嚓」的長音,約三分鐘就完成,然後縮進原位。放射頭比篩子還大、可全方位旋轉的大型設備,對準前列腺位置逆時針旋轉,從正、反、側分7個點發出幅射線,並有「吱、吱、吱」的長音,和「嗒」一聲短音,一個點大約30、40秒,放射一次十多分鐘就走人。
放療並不痛苦,放療完就可動身,輕鬆自在,想吃什麼、想幹什麼都行,一切安照原來生活規律,反應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嚴重。放射期間,每星期看一次醫生。我做完放療沒有一點反應,這大概與我放射前每天堅持鍛鍊有關吧。每次兒子帶到我醫院後,就去公司上班,我一人留在醫院治療。放療結束,我在醫院門口乘坐巴士到老年公寓,剛好回家吃中飯。
放療結束,我又去檢驗了一次大血,報告顯示PSA下降到0.7正常範圍之內,使我重拾生活的希望。實踐證明,我選擇放療的方案是正確的。據說,經常進食紅肉(牛羊豬肉),會增加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多吃水產和禽類,合理膳食,堅持鍛鍊,能有效地預防前列腺癌。
我出身農家,文化不高,熱愛寫作,病癒精神振奮,少了後顧之憂,又可提筆畫鴉,爭取在有生之年完成四部習作《草根情結》續集,了卻我今生一樁心事。
英雄到老都學書法
「英雄到老都學佛」,這句話的正典是「英雄到老皆皈佛」。人民大眾照自己喜歡的說法把它修改了,他們才不管你的平仄,正如把「每下愈況」改成「每況愈下」,不管你的《莊子》。
我曾經再改一個字,「英雄到老都學書」,拿起毛筆勤習書法。這是雜文筆法,記述我對老人中心書畫班的主觀印象。老人習字的風氣很盛,出了多位質量俱高的高材生。他們是英雄嗎?這就說來話長,一位有學問的人說人人有個英雄期,或叫事業期,在此之前,是他的學習期,在此之後,是他的宗教期。
據說英雄可砍頭,不願白頭。江水悠悠,現代英雄的項上頭顱砍掉難,白掉容易,秋風中的荻花,需要在天地間重新定位。眾所周知,學佛可以色即是空,心無罣礙,在某一層次上,學書也可以做到。我在某一次書法展覽中看見一幅字,寫的是:「書法始於戒律,精於定慧,證於心源,妙於了悟。至於極也,非口手可傳。」藝術之道與宗教的玄妙相通,因此人生的宗教期也可以叫做藝術期。
英雄到老都失眠。譬如說,他曾經是一位將軍,現在是光陰的俘虜。失眠,胸口脹悶,消化不良,成為一組症候群。他不能再支配甚麼,不能再改變甚麼,忽然發現自己如此之無能,無用,活? 沒有意義。夜深忽夢少年事?其實少年事使他連做個夢都難。怎麼辦?有人勸他打牌,在牌桌上他只佔四分之一而已。有人勸他下棋,他在棋盤上只佔二分之一而已。打完了牌,下完了棋,他還是睡不?。
有人勸他寫字,這一回對了症!拿起筆,他又抓住指揮棒。攤用紙,他又看見了沙盤。磨墨如練兵,落墨如調兵,結體布白如佈陣,計白當黑,計黑當白,如反復衝鋒。世上那裡還有一個地方讓你說黑就黑,說白就白?這裡有!那裡還有一個地方由你要長就長,要短就短?這裡有!世上居然還有這樣一個地方任你揮手直前,所向無阻,乘興而行,興盡而止,即使當年統帥十萬大軍也沒有這樣稱心如意,所以,每次寫完一幅字,他都覺得是一次全勝。於是,他的症候群不藥而癒了。
英雄到老都煩燥,難溝通,為了芝麻綠豆發脾氣。求醫,醫生說老年人動脈硬化,要小心。這顆心隨著年齡收縮,到現在還能剩多大?怎麼能再小?正因為太小,載不動許多愁,溢出來。有人勸他逛賭場,賭場奉送賭本,你去了只看熱鬧不下注,回來淨手,亦樂也,天天去報到,日子很好過。怎麼能為了這一點小錢也志得意滿,辱沒了這一生江湖風濤!
有人勸他寫毛筆字,陶情怡性。毛筆字?想起不穿開檔褲的那一年。毛筆字?他一直以為返老還童是個貶詞。不妨去看看,走近書畫班的大門,撲鼻一陣墨香,青山老屋的氣味,幾乎失魂落魄。老師示範小篆,筆畫很長,筆尖順? 帖走,曲折宛轉,始終一樣粗細,遙想伏羲氏用樹枝在地上畫卦。動脈硬化?硬化無妨,只要順暢,像篆字的線條一樣。他坐下了。天天寫篆字,聯想他的動脈。天天寫篆字,忘了他的動脈。動脈還在硬化嗎?脾氣倒軟化了。
我想,進入宗教期或者藝術期,如此這般大概還是一個初階,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各人,起初是師渡,後來是自渡。現在甚麼事都注意安全,「學書」最安全,遠離交通事故、空氣污染、原子輻射、化學物質。現在甚麼事都講成本效益,「學書」的成本很低很低,一疊宣紙,一瓶墨水,一隻毛筆,幾十塊錢。它的效益很高很高。
我曾經再改一個字,「英雄到老都學書」,拿起毛筆勤習書法。這是雜文筆法,記述我對老人中心書畫班的主觀印象。老人習字的風氣很盛,出了多位質量俱高的高材生。他們是英雄嗎?這就說來話長,一位有學問的人說人人有個英雄期,或叫事業期,在此之前,是他的學習期,在此之後,是他的宗教期。
據說英雄可砍頭,不願白頭。江水悠悠,現代英雄的項上頭顱砍掉難,白掉容易,秋風中的荻花,需要在天地間重新定位。眾所周知,學佛可以色即是空,心無罣礙,在某一層次上,學書也可以做到。我在某一次書法展覽中看見一幅字,寫的是:「書法始於戒律,精於定慧,證於心源,妙於了悟。至於極也,非口手可傳。」藝術之道與宗教的玄妙相通,因此人生的宗教期也可以叫做藝術期。
英雄到老都失眠。譬如說,他曾經是一位將軍,現在是光陰的俘虜。失眠,胸口脹悶,消化不良,成為一組症候群。他不能再支配甚麼,不能再改變甚麼,忽然發現自己如此之無能,無用,活? 沒有意義。夜深忽夢少年事?其實少年事使他連做個夢都難。怎麼辦?有人勸他打牌,在牌桌上他只佔四分之一而已。有人勸他下棋,他在棋盤上只佔二分之一而已。打完了牌,下完了棋,他還是睡不?。
有人勸他寫字,這一回對了症!拿起筆,他又抓住指揮棒。攤用紙,他又看見了沙盤。磨墨如練兵,落墨如調兵,結體布白如佈陣,計白當黑,計黑當白,如反復衝鋒。世上那裡還有一個地方讓你說黑就黑,說白就白?這裡有!那裡還有一個地方由你要長就長,要短就短?這裡有!世上居然還有這樣一個地方任你揮手直前,所向無阻,乘興而行,興盡而止,即使當年統帥十萬大軍也沒有這樣稱心如意,所以,每次寫完一幅字,他都覺得是一次全勝。於是,他的症候群不藥而癒了。
英雄到老都煩燥,難溝通,為了芝麻綠豆發脾氣。求醫,醫生說老年人動脈硬化,要小心。這顆心隨著年齡收縮,到現在還能剩多大?怎麼能再小?正因為太小,載不動許多愁,溢出來。有人勸他逛賭場,賭場奉送賭本,你去了只看熱鬧不下注,回來淨手,亦樂也,天天去報到,日子很好過。怎麼能為了這一點小錢也志得意滿,辱沒了這一生江湖風濤!
有人勸他寫毛筆字,陶情怡性。毛筆字?想起不穿開檔褲的那一年。毛筆字?他一直以為返老還童是個貶詞。不妨去看看,走近書畫班的大門,撲鼻一陣墨香,青山老屋的氣味,幾乎失魂落魄。老師示範小篆,筆畫很長,筆尖順? 帖走,曲折宛轉,始終一樣粗細,遙想伏羲氏用樹枝在地上畫卦。動脈硬化?硬化無妨,只要順暢,像篆字的線條一樣。他坐下了。天天寫篆字,聯想他的動脈。天天寫篆字,忘了他的動脈。動脈還在硬化嗎?脾氣倒軟化了。
我想,進入宗教期或者藝術期,如此這般大概還是一個初階,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各人,起初是師渡,後來是自渡。現在甚麼事都注意安全,「學書」最安全,遠離交通事故、空氣污染、原子輻射、化學物質。現在甚麼事都講成本效益,「學書」的成本很低很低,一疊宣紙,一瓶墨水,一隻毛筆,幾十塊錢。它的效益很高很高。
癌後重生 他自製排毒辣果汁 -- 韓柏檉
癌後重生 他自製排毒辣果汁 -- 韓柏檉
工作再忙也要照顧健康,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韓柏檉,抗癌多年期間,自製「清血排毒蔬果汁」,發現能改善身體,除了添加蔬果還加上薑、肉桂等辛香料,果汁辣辣的也成特色,他也提出「in and out」的理論,要讓健康in、毒物out,強調怎麼吃,就怎麼出,吃無毒食品就能減少體內毒素。
六年前,韓柏檉被醫師診斷出得了肝癌,切除19公分的腫瘤,肝臟少了三分之二,沒多久,癌細胞轉移到肺部,再次面臨癌症的折磨,他說,從X光片中可以看到,他的肺滿是黑點,接連而來的化療、電腦刀、標靶藥物,讓他痛到最後,決定開始改變飲食習慣。
罹癌期間,他找了許多資料以及書籍,研發一套自製養生果汁,韓柏檉把它命名為「清血排毒蔬果汁」。
韓柏檉昨應邀到聯合報「愛健康系列-蔬果聯手,健康在我」活動表示,他每天打2000cc的果汁來喝,早上喝600cc,再帶500cc出門,剩下的就分給家人,或是回家再慢慢喝,他強調一定要空腹喝,空腹喝讓自己更有飽足感,現代人工作忙,總是外食解決,導致缺乏微量元素,像是礦物質、維生素,這些都可以從蔬菜水果、穀類、豆類取得。
韓柏檉表示,一開始喝可能會覺得太濃稠,可以減少食材,再慢慢增加,像他現在的食材已經使用超過30種,他的養生果汁與其他養生果汁不太一樣的地方是有添加辛香料,很多中醫師會認為喝果汁會造成身體的性質「太寒」,他的果汁反而不會,喝完肚子還有可能會熱熱的。
他說,喝養生果汁,主要目的是「促進健康」,他認為健康應該是先促進,再保養,最後一個階段才是靠醫院的健康檢查等來維持,促進健康就要從自我的食安保健開始,別因為食安風暴什麼都不吃,是要吃得對,再加上運動等維持,才能有個健康的身體。
●清血排毒蔬果汁食材:
大牛番茄一顆、甜菜根半顆、西洋芹一根、胡蘿蔔半條、蘆筍五根、菠菜一株、奇異果一顆、蘋果四分之一顆、小型檸檬一顆、鳳梨六分之一顆。
綜合莓果一碗,包含藍莓、蔓越莓、黑醋栗、覆盆子等,杏仁十顆、核桃五顆、南瓜籽一大匙。
老薑五片、薑黃粉一匙、黑胡椒粉一小匙。另可依照喜好,加上香菜、白芝麻、黑芝麻、紫色高麗菜、乾的海帶芽。
水則是加到比食材的高度少一、兩公分。
●大哭+旋轉功 韓柏檉不再壓抑
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韓柏檉與癌症抗爭多年,他感慨地說「一人生病,全家倒楣」,他發誓不願再讓「壞東西」進入他的身體中,除均衡飲食、自製果汁,情緒抒發也很重要,大病後,他不再「ㄍㄧㄥ」住(壓抑)情緒,只要遇到感動、悲傷的事鐵定「哭慘了」。
「學了一身的醫學功夫,要不是六年前被檢查出罹患癌症,這輩子也不會用到」,韓柏檉說,現代人總把工作放在健康前面,罹癌後他更加認為,「沒有任何事情比健康更重要」,特別是經歷過抗癌的辛苦過程。
他在體悟健康的重要後,自製果汁尋求身體上的健康,心靈上的健康他也不放過,他說「現在的我經常會哭慘了」,過去人們總是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現在人工作壓力已造成肝臟負擔,情緒再ㄍㄧㄥ住肝會更不舒服,如今他只要遇到傷心或感動的事情,絕不壓抑情緒,而會放聲大哭。
韓柏檉也說,有些人習慣壓抑想哭也不一定哭得出來,可透過旅行紓壓,同樣能得到心靈放鬆。
除了大哭一場,韓柏檉近期也迷上一種紓壓的方式「旋轉功」,韓柏檉說,他一天至少要轉上五十分鐘才過癮,一開始會頭暈,也會不穩跌倒,轉到熟練會全身發熱、汗流浹背。
韓柏檉說,透過旋轉的過程讓心靈慢慢沉靜,結束後再搭配大哭或大笑,舒緩心情效果事半功倍。
工作再忙也要照顧健康,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韓柏檉,抗癌多年期間,自製「清血排毒蔬果汁」,發現能改善身體,除了添加蔬果還加上薑、肉桂等辛香料,果汁辣辣的也成特色,他也提出「in and out」的理論,要讓健康in、毒物out,強調怎麼吃,就怎麼出,吃無毒食品就能減少體內毒素。
六年前,韓柏檉被醫師診斷出得了肝癌,切除19公分的腫瘤,肝臟少了三分之二,沒多久,癌細胞轉移到肺部,再次面臨癌症的折磨,他說,從X光片中可以看到,他的肺滿是黑點,接連而來的化療、電腦刀、標靶藥物,讓他痛到最後,決定開始改變飲食習慣。
罹癌期間,他找了許多資料以及書籍,研發一套自製養生果汁,韓柏檉把它命名為「清血排毒蔬果汁」。
韓柏檉昨應邀到聯合報「愛健康系列-蔬果聯手,健康在我」活動表示,他每天打2000cc的果汁來喝,早上喝600cc,再帶500cc出門,剩下的就分給家人,或是回家再慢慢喝,他強調一定要空腹喝,空腹喝讓自己更有飽足感,現代人工作忙,總是外食解決,導致缺乏微量元素,像是礦物質、維生素,這些都可以從蔬菜水果、穀類、豆類取得。
韓柏檉表示,一開始喝可能會覺得太濃稠,可以減少食材,再慢慢增加,像他現在的食材已經使用超過30種,他的養生果汁與其他養生果汁不太一樣的地方是有添加辛香料,很多中醫師會認為喝果汁會造成身體的性質「太寒」,他的果汁反而不會,喝完肚子還有可能會熱熱的。
他說,喝養生果汁,主要目的是「促進健康」,他認為健康應該是先促進,再保養,最後一個階段才是靠醫院的健康檢查等來維持,促進健康就要從自我的食安保健開始,別因為食安風暴什麼都不吃,是要吃得對,再加上運動等維持,才能有個健康的身體。
●清血排毒蔬果汁食材:
大牛番茄一顆、甜菜根半顆、西洋芹一根、胡蘿蔔半條、蘆筍五根、菠菜一株、奇異果一顆、蘋果四分之一顆、小型檸檬一顆、鳳梨六分之一顆。
綜合莓果一碗,包含藍莓、蔓越莓、黑醋栗、覆盆子等,杏仁十顆、核桃五顆、南瓜籽一大匙。
老薑五片、薑黃粉一匙、黑胡椒粉一小匙。另可依照喜好,加上香菜、白芝麻、黑芝麻、紫色高麗菜、乾的海帶芽。
水則是加到比食材的高度少一、兩公分。
●大哭+旋轉功 韓柏檉不再壓抑
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韓柏檉與癌症抗爭多年,他感慨地說「一人生病,全家倒楣」,他發誓不願再讓「壞東西」進入他的身體中,除均衡飲食、自製果汁,情緒抒發也很重要,大病後,他不再「ㄍㄧㄥ」住(壓抑)情緒,只要遇到感動、悲傷的事鐵定「哭慘了」。
「學了一身的醫學功夫,要不是六年前被檢查出罹患癌症,這輩子也不會用到」,韓柏檉說,現代人總把工作放在健康前面,罹癌後他更加認為,「沒有任何事情比健康更重要」,特別是經歷過抗癌的辛苦過程。
他在體悟健康的重要後,自製果汁尋求身體上的健康,心靈上的健康他也不放過,他說「現在的我經常會哭慘了」,過去人們總是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現在人工作壓力已造成肝臟負擔,情緒再ㄍㄧㄥ住肝會更不舒服,如今他只要遇到傷心或感動的事情,絕不壓抑情緒,而會放聲大哭。
韓柏檉也說,有些人習慣壓抑想哭也不一定哭得出來,可透過旅行紓壓,同樣能得到心靈放鬆。
除了大哭一場,韓柏檉近期也迷上一種紓壓的方式「旋轉功」,韓柏檉說,他一天至少要轉上五十分鐘才過癮,一開始會頭暈,也會不穩跌倒,轉到熟練會全身發熱、汗流浹背。
韓柏檉說,透過旋轉的過程讓心靈慢慢沉靜,結束後再搭配大哭或大笑,舒緩心情效果事半功倍。
小ABC踢毽子
一個周末的早晨帶兒子去公園玩,一位亞裔婦人的動作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只見她雙腳靈活地交互翻踢,一枚彩色羽毛的毽子就在當中輕巧地翻滾跳躍。這位太太看起來年約六十上下,可身手俐落,一點兒也不顯老態。從來沒見過人踢毽子的兒子忍不住問:「媽咪,這位奶奶在玩什麼啊?好利害呀!」
「這叫『毽子』,是一種很古老的中國運動喔!」我告訴兒子。毽子的英文叫kikbo,也有人稱之為「用腳玩的羽毛球」。踢毽子在美國並不是很熱門的活動,難怪兒子沒見過。兒子的眼珠子跟著老太太腳間輕巧如燕的毽子轉來轉去,大大地讚嘆道:「真是太酷了啊!」
回家後,兒子迫不及待地也想做個「用腳踢的羽毛球」玩玩。記得小時候在故鄉曾自己動手做過毽子,銅板用紙包裹起來、再紮上羽毛就是最簡易的毽子。剛好現在是感恩節節慶時期,市面上也買得到裝飾火雞用的鮮豔羽毛,兒子用錫箔紙將兩、三個錢幣裹緊後再纏上羽毛,興沖沖地往上一拋,伸出腳一踢──哈,毽子倒栽蔥落地!
兒子有點兒不服氣,明明公園裡那位老奶奶玩得輕鬆自在,看起來不是很難嘛!於是再接再厲地拋毽子、伸腳、落空、再試……「或許是銅板太重或是羽毛太少……」兒子不斷改良他的陽春毽子,幾番試驗改進後,毽子終於可以靈巧地在腳上跳躍了!
兒子興奮又得意,他也開始想學公園那位老太太練習花式踢法。想不到兩腳互換踢還真需要點兒功夫呢!求好心切的兒子還特別上網去搜尋行家踢毽子的影片,這才發現踢毽子真是項博大精深的運動。什麼盤、繃、拐、勾,雙尖挑、雙跳跟,還有稀奇古怪的花招如「裹釣外簾」、「孫猴下山」、「葫蘆臥魚」、「二龍戲珠」……真難為兒子這中文大字不識幾個的小洋人,辛辛苦苦一個一個字地Google中翻英!
「媽咪,您知道嗎?中國人踢毽子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呢!」迷上踢毽子的兒子驚奇地說。
「這還不算什麼,」為娘的我順便炫耀一下中華文化:「有人說,足球就是從中國人踢毽子演變來的呢!」
「哇!真的嗎?太酷了!」這下兒子更是驚訝地嘴都合不攏了。
踢毽子不需要太大的空間,也不需要花錢買額外的工具配備,可以一個人玩,也可以幾個人一同參與;既訓練反應,也強化腦部與視神經系統的配合與協調能力,再加上淵源深遠的歷史背景,讓這只會打羽毛球與踢足球的小ABC佩服得五體投地。 (寄自加州)
「這叫『毽子』,是一種很古老的中國運動喔!」我告訴兒子。毽子的英文叫kikbo,也有人稱之為「用腳玩的羽毛球」。踢毽子在美國並不是很熱門的活動,難怪兒子沒見過。兒子的眼珠子跟著老太太腳間輕巧如燕的毽子轉來轉去,大大地讚嘆道:「真是太酷了啊!」
回家後,兒子迫不及待地也想做個「用腳踢的羽毛球」玩玩。記得小時候在故鄉曾自己動手做過毽子,銅板用紙包裹起來、再紮上羽毛就是最簡易的毽子。剛好現在是感恩節節慶時期,市面上也買得到裝飾火雞用的鮮豔羽毛,兒子用錫箔紙將兩、三個錢幣裹緊後再纏上羽毛,興沖沖地往上一拋,伸出腳一踢──哈,毽子倒栽蔥落地!
兒子有點兒不服氣,明明公園裡那位老奶奶玩得輕鬆自在,看起來不是很難嘛!於是再接再厲地拋毽子、伸腳、落空、再試……「或許是銅板太重或是羽毛太少……」兒子不斷改良他的陽春毽子,幾番試驗改進後,毽子終於可以靈巧地在腳上跳躍了!
兒子興奮又得意,他也開始想學公園那位老太太練習花式踢法。想不到兩腳互換踢還真需要點兒功夫呢!求好心切的兒子還特別上網去搜尋行家踢毽子的影片,這才發現踢毽子真是項博大精深的運動。什麼盤、繃、拐、勾,雙尖挑、雙跳跟,還有稀奇古怪的花招如「裹釣外簾」、「孫猴下山」、「葫蘆臥魚」、「二龍戲珠」……真難為兒子這中文大字不識幾個的小洋人,辛辛苦苦一個一個字地Google中翻英!
「媽咪,您知道嗎?中國人踢毽子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呢!」迷上踢毽子的兒子驚奇地說。
「這還不算什麼,」為娘的我順便炫耀一下中華文化:「有人說,足球就是從中國人踢毽子演變來的呢!」
「哇!真的嗎?太酷了!」這下兒子更是驚訝地嘴都合不攏了。
踢毽子不需要太大的空間,也不需要花錢買額外的工具配備,可以一個人玩,也可以幾個人一同參與;既訓練反應,也強化腦部與視神經系統的配合與協調能力,再加上淵源深遠的歷史背景,讓這只會打羽毛球與踢足球的小ABC佩服得五體投地。 (寄自加州)
Saturday, December 13, 2014
且被管理且舒適 by 路剛
七十歲的生日聚會上,有人問我對未來生活有何期待?我回答的乾脆:「希望今後有人對我的生活進行全方位管理,自己圖一個徹底的清閒。」她提醒我:「被人管理會失去自由,你能撐得住嗎?」我當著眾人的面表態:「今後保證做到三從和四不得:學生的話要聽從,子女的話要服從、老伴的話要盲從;不得居功自傲、不得嘮嘮叨叨、不得老驥伏櫪、不得指手畫腳。」
當時說這些話,一半是真心,一半是玩笑。光陰似箭,轉眼過了十年,當年笑談似的願望,竟然連一點兒都沒有實現。關鍵不是我不想「被管理」,而是根本沒人樂於對我實施管理。
我六年前來到加拿大,住在兒子家,不但包攬了剪草除雪和整理庭院的活計,而且還經常活躍在網球場上,行動甚快捷、跑動尚靈活。如此一來,家裡竟然無人把我當七老八十者看待。
一天,我給在美國的女兒打電話告狀:「咱家的子女們無人把我當老人看待」,她的幽默的回答讓人哭笑不得,「我們家有老人嗎?我怎麼沒看到!」我也只能「忍氣吞聲」,看來健康的老人不但自己生活得自由自在,也給兒女減輕了負擔。
二○一二年,我翹首以待美好的「被管理」時代終於來了。由於孫女和孫子已經長大,不再需要我們的照看,兒子和兒媳便為我們買了一套舒適的公寓,從此,我和老伴開始過上了兩人世界,「解放了」和「自由了」的讚嘆聲不絕於耳。
獨立生活的開始,就是我步入被管理的起點,比我還年長一歲的老伴不容分說地成了我的管理者。她一是註銷了我的駕照,二是沒收了跟隨我幾十年的網球拍,理由是防止交通事故和運動傷害,自然「都是為了我好」。我心裡明白,被管理者的我今後也只能「老老實實,不許亂說亂動」了。
很快她制定了若干條生活規則,但是,她的叨叨咕咕的說詞也多是屬於「現買現賣」的貨色,不少是隨手從網上拈來的的段子。就拿喝水來說,開始時告訴我早起要喝一杯涼開水,後來又改成了溫開水,又改成了蜂蜜水;開始時要我每天喝八杯以上的水,後來又告訴我渴了喝,不渴就不要喝。而我始終堅守著「管理者的話一定要聽」的原則,總是表現出是老老實實馴服的態度,儘管背後時不時地偷偷摸摸地搞點小動作,但對我們生活的這個新的平衡點不構成衝擊。
在這新的平衡點的支撐下,我們的生活過得相當和諧,甚至可以說正是由於她不懈的吹毛求疵,使本來平淡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不少老朋友誇我脾氣好,耐性好,有修養。其實,我的經驗無非就是兩條,一是管住自己的倔脾氣,生活瑣事從不較真;二是時不時地耍點小滑頭,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不傷大雅。這就是我「家和萬事興」的秘笈,也是我「且被管理且舒適」的緣由。
當時說這些話,一半是真心,一半是玩笑。光陰似箭,轉眼過了十年,當年笑談似的願望,竟然連一點兒都沒有實現。關鍵不是我不想「被管理」,而是根本沒人樂於對我實施管理。
我六年前來到加拿大,住在兒子家,不但包攬了剪草除雪和整理庭院的活計,而且還經常活躍在網球場上,行動甚快捷、跑動尚靈活。如此一來,家裡竟然無人把我當七老八十者看待。
一天,我給在美國的女兒打電話告狀:「咱家的子女們無人把我當老人看待」,她的幽默的回答讓人哭笑不得,「我們家有老人嗎?我怎麼沒看到!」我也只能「忍氣吞聲」,看來健康的老人不但自己生活得自由自在,也給兒女減輕了負擔。
二○一二年,我翹首以待美好的「被管理」時代終於來了。由於孫女和孫子已經長大,不再需要我們的照看,兒子和兒媳便為我們買了一套舒適的公寓,從此,我和老伴開始過上了兩人世界,「解放了」和「自由了」的讚嘆聲不絕於耳。
獨立生活的開始,就是我步入被管理的起點,比我還年長一歲的老伴不容分說地成了我的管理者。她一是註銷了我的駕照,二是沒收了跟隨我幾十年的網球拍,理由是防止交通事故和運動傷害,自然「都是為了我好」。我心裡明白,被管理者的我今後也只能「老老實實,不許亂說亂動」了。
很快她制定了若干條生活規則,但是,她的叨叨咕咕的說詞也多是屬於「現買現賣」的貨色,不少是隨手從網上拈來的的段子。就拿喝水來說,開始時告訴我早起要喝一杯涼開水,後來又改成了溫開水,又改成了蜂蜜水;開始時要我每天喝八杯以上的水,後來又告訴我渴了喝,不渴就不要喝。而我始終堅守著「管理者的話一定要聽」的原則,總是表現出是老老實實馴服的態度,儘管背後時不時地偷偷摸摸地搞點小動作,但對我們生活的這個新的平衡點不構成衝擊。
在這新的平衡點的支撐下,我們的生活過得相當和諧,甚至可以說正是由於她不懈的吹毛求疵,使本來平淡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不少老朋友誇我脾氣好,耐性好,有修養。其實,我的經驗無非就是兩條,一是管住自己的倔脾氣,生活瑣事從不較真;二是時不時地耍點小滑頭,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不傷大雅。這就是我「家和萬事興」的秘笈,也是我「且被管理且舒適」的緣由。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