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3, 2011

《社論》惶恐老人的悲歌

更新日期:2011/01/02 00:07

王敬熙殺妻人倫悲劇,曝露了老人照護所照顧不到的問題,以及步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未來可能會面臨的更糟狀況;政府推動「長期照護服務法」已送行政院審議,預估明年有望進入立法程序,但長照法能否解決王敬熙夫婦的問題,仍有檢討的空間。

八十三歲老翁王敬熙以「獨居老人的惶恐」為題,在部落格預告安樂死,他表示與老妻十多年前就已決定,還協議先死的人是福氣,顯示多年前已對晚年生活無信心;直至兩、三年前愛妻患了帕金森氏症,兩個月前又跌斷了股骨,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支稻草,照護乏力的王敬熙決定「有責任」讓老妻死亡,以螺絲起子釘死妻子然後自首,震撼各界。

王敬熙學有專長,妻子孫元平精通外語,兩人都出過書,屬於高知識份子;他們夫妻年輕時為家庭打拚,孩子畢業後出國留學,並在外國工作,這對夫婦在國內應是過著受人稱羨的生活,退休後理應「安享」晚年;可是實際情形並非如此,年邁的王敬熙生活自理已有困難,還要照顧生病的老妻,在飽受煎熬的情況下,做出慘絕人寰的行為。

此案令人憶起劉大中夫婦,獲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學位並在該校教書的劉大中,他於民國五十七年受政府延攬回台主導賦改會,成就非凡,現任監察院長王建�當時就在他手下做事。民國六十四年劉大中得了腸癌,於是帶著妻子返美,卻在康乃爾大學附近湖邊小旅館自殺,妻子戢亞昭跟著一起自殺,夫妻同亡;劉大中受病痛所苦,他們夫婦展望未來已無生趣。

劉大中、王敬熙都事業有成,生活不虞匱乏,且有兒女,但是這些條件在他們最無助的時候,都無法激起他們尊重生命的意念,劉大中選擇自殺,等於間接殺了妻子;王敬熙殺了他認為已無生存意義的愛妻,相信自己對生命也不再有什麼戀棧。

人的一生脫離不了生老病死,但是生長的時間很長,老病死卻緊密的聯結在一起,現代人都長壽,老人的定義變得模糊;老人的問題不在年齡,國人平均壽命為七十九歲,其中男性平均壽命為七十六歲,女性則達八十二點五歲,勞基法規定六十五歲退休,退休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關鍵就在於這段晚年路是否能走得順遂。

正如王敬熙在部落格所說「老並不可怕」,只要行動能夠自如,可以自我料理生活,原則上都不會出問題;但是老人會逐漸衰退,起初的徵兆是受不了長途旅行勞頓「再也不可能出去旅遊了」,接著就是體力大幅走下坡「再也爬不上四樓了」,這時連居家的自我照顧,如煮飯、起居活動也日益艱困,這種現象使乏人照顧的老人,體察到未來的路愈來愈難走,甚至走不下去。

老人抵抗力下降,病痛隨之而來,癌症、帕金森氏症以及阿茲海默氏症等各項病症,都好發在老人身上,再加上防不勝防的無預期跌跤,都造成不可回復的傷害;劉大中、王敬熙的妻子,步上的就是這條路,事情發生後,他們無助也無奈,劉大中、王敬熙各自用自認為最適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卻是人倫慘劇。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目前需要長期照顧的對象尚不包括王敬熙夫婦這樣的老人,到了二○二六年台灣將進入老年人口逾五分之一的「超高齡社會」,那時處處都是類似王敬熙的惶恐老人,那該怎麼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