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15, 2014

美圖好文: 一群老人的實在話1

美圖好文: 一群老人的實在話

一群老人的實在話

一群老人的實在話

【一群老人的實在話】
(Betty Choi 提供) (08/03/14)

有一個自己的窩 ,不到死千萬別丟、有一個老伴,好好相伴、有一個身體,自己保重、有一個好的心態,自己快樂!老了,我們已經老了!只不過我們現在身體還好,頭腦清醒,老了,指望誰!要分幾個階段來談。



*
第一階段*退休以後六十歲到七十歲身體比較好,條件也許可。喜歡吃就吃一點,喜歡穿就穿一點,喜歡玩就玩一點。不要再刻薄自己,這種時日不多了,要把握住。錢把住一些,房子留住,把自己的後路退路都安排好。
孩子經濟好是孩子的,孩子孝順是孩子的好品質。我們不拒絕他們的資助,不拒絕他們的孝敬。但還是要依靠自己,安排好自己生活。

*
第二階段*七十歲過了沒災沒病的,生活還能自理,這沒有太大的問題,但要知道這是真老了,慢慢地體力精力都會不行的,反應也會越來越差,吃飯要慢——防噎,走路要慢——防跌。不能再逞強,要照顧自己啦!不要再去管這管那,管兒管女,有的還去管第三代,管了一輩子,該自私一點,管管自己啦,一切都要悠閒著點,幫助打掃打掃,把自己的健康的狀態保持得儘量的長一點。給自己能夠自主生活的時間儘量的長一些,不求人的日子總好過。

*
第三階段*身體不好了,要求人啦!這一定要有所準備,絕大多數人都逃不過這一關。心情要調整好,要適應。生老病死人生常態坦然對待。這是人生最後一段沒有什麼好怕,早有準備就不會太難過。或是進養老院,或是用人居家養老,量力而行,酌情而辦,總會有辦法,原則就是不要磨子女,不要給子女心理,家務,經濟添加太多的負擔。自己多克服一些,我們這一代人什麼苦什麼難都經過,相信我們人生最後的旅程也會坦然度過。

*
第四階段*自己頭腦清醒,身體疾病纏身無法治癒生活品質極差時,要敢於面對死亡、堅決不要家人再搶救,不要親友做無謂的浪費。「老了」指望誰? 自己,自己,還是自己。
【老了怎麼辦】
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一直認為,80歲以上的老人,不需要限制他們食物清淡,不必減重,吃的下比較重要,愛吃什麼就吃什麼,可以吃到自己認為的人間美味,讓自己活得更快樂一些。限制老人不能做這吃那,是違反人性的,也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

事實上,越來越多科學證據顯示,老人要吃好一點,吃胖一點,讓他具有多一點對抗疾病,對抗憂鬱情緒的能力。我願,每個老人都可以享受自己美好的最後一段人生,不要留下任何遺憾。
結語:
俗語說的好「有理財就不窮、有計畫就不亂、有準備就不忙」,身為老人預備軍的我們,是否做好準備了?只要事先做好準備,日後就無須憂心老後生活。
要準備的第一件事就是能老健,平時就要注重三養:吃得營養、注重保養、要有修養。
第二是老居:與其和兒孫同住,過著忍氣吞聲的生活,不如獨自享受單身之樂,無論都會 或郊區,住最適合自己的地方。附近有你喜歡的餐廳!
第三是老本,既然養兒已無法養老,為人父母的也只能自立自強了,老本一定要保得好,不進棺材前ㄧ定不分家產。
第四是老友:有個好朋友、好飯友和伴侶一樣重要,平時要廣結善緣,多認識各類朋友,是享受生活的一項祕訣。

總之,不管你是長壽的歐吉桑或歐巴桑,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這句話ㄧ點也不悲涼,也不可怕,全看你如何安排生活,全看你有沒有成熟的心理,喜歡就值得去做。遇到好康的或是幸福的事,可別總是期待留給下一代。
老朋友們切記!我們注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千萬不要人在天堂,錢在銀行,什麼「一個人很寂寞」、「老了沒人照顧」等種種負面訊息,早已是過時的說法。
要認清: 財富只是數字問題,名利只是短暫虛榮,生活才是人生的全部,當個「樂在享受單身暮年」的人,人生就有如再度染上春天的色彩,條件是:身體強健,有錢、有閒、有朋友,並且有自己專屬的空間。
能夠獨立自主,自得其樂的人生,相信也是自己給自己最大的功德。

5分鐘鬆筋活血伸展操 --少林秘傳版易筋經

5分鐘鬆筋活血伸展操 --少林秘傳版易筋經

疏通關節 來段少林功法

疏通關節 來段少林功法
取材自少林伸展吸吸健康大法
August 13, 2010 06:00 AM | 356 觀看 次數 | 2 2 評論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少林功夫不再是武俠小說中深不可測的武功,而是可落實到生活中的健身功法。自幼體弱的林勝傑,為改善體質,因緣際會踏上習武之路,大學畢業後進入河南嵩 山少林寺,成為台灣第一位正宗少林武術傳人及少林寺第34代弟子。他將習武多年的心得,轉化為養生功法,示範的「撩拳」打法,可鍛鍊關節的運動機能。
練 武前的「關節伸展操」
轉頸(舒緩頸部壓力)
1.腳打開與肩同寬,手叉腰,肩頸放鬆。
2. 頭部緩慢的往左繞10圈,接著再往右繞10圈,柔和呼吸,比平時的呼吸稍慢。
Point 切忌轉太快,容易頭暈。
‧ 轉肩(活絡肩膀關節)
1.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放下,慢慢轉動右肩往後10次,往前10次,轉完換左肩。
2. 雙肩一起轉動往前10次,往後10次。
‧雙手畫大圓(伸展肩背肌肉)
1.雙手打開與肩同寬,手 微彎向上伸展。
2.雙手由上往後畫大圓,藉由雙臂帶動肩關節,由前往後慢慢繞行十次,再由後往前反方向繞行10次。
‧ 轉腰(轉動腰部關節)
1.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掌置胸前呈抱球姿勢,大約一顆足球的距離。
2. 雙腳定住不動,利用腰部來帶動雙手向左右兩邊緩慢推移,來回十次。
Point:雙手的距離要維持不變,勿因為移動而讓距離縮 小或放大。
‧抬腿(鬆動全身及腳踝筋絡)
1.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朝下平放在胸前,腰背挺 直。
2.膝蓋抬起盡量頂到手掌,左右腳移動各一次算一下,共移動10下,腳尖要下壓。
起式
1. 雙腳併攏:雙腳併攏,雙肩放鬆,目視前方,雙手自然下垂擺於大腿兩側,放鬆心情。
2.出腳:左腳向左打開,雙手向上提起,順 勢吸氣,(吸氣約八分滿),目視前方。
重點:約3個半腳掌距離。
3.下蹲:雙掌握拳收回腰間, 同時雙腿下蹲成馬步,順勢吐氣,目視前方。
重點:身體切忌前傾。
撩拳動作開始
4. 出拳:雙拳向下移動,拳面朝下,拳眼朝前,順勢吸氣(吸氣4~5分滿),目視下方。5.上撩:雙拳由下往身左側向上撩起。
重 點:拳面朝上,拳眼朝向身體,雙拳要與肩同高,左拳拳眼對齊右拳拳尾。右手肘護於胸前,順勢吐氣,目視左方。重點:力量由腳底延伸拳面。
6. 轉換:雙拳向下移動,拳面朝下順勢吸氣,向右側動作。
7.上撩:雙拳由下往身體右側向上撩起。
重 點:拳面朝上,拳眼朝向身體,左手肘護胸前,順勢吐氣,力量由腳底延伸至拳面。
重點:雙拳要與肩同高,右拳拳眼對齊左拳拳 尾。
撩拳
功能:拉動腰部肌肉,鍛鍊關節的運動機能。
活絡穴道:中 府、合谷、伏兔、足三里
這一式動作藉由較長時間的馬步下蹲,來強化大腿四頭肌, 鍛練膝關節的運動機能,在上提雙拳時,能拉動腰部肌肉及手臂,將力量由腳底透過馬步延伸到拳面時,感覺氣感運行於全身上下,能暢通足三里穴及雙手的合谷 穴。
收式
8.擊掌:右拳變掌,向上舉起至頭頂,順勢吸氣,掌心朝前,左拳變掌,掌背向上擊打於 右掌心。
9.回復:雙掌握拳,收回身體兩側,順勢吐氣,左腳內收,雙拳變掌自然下放於大腿兩側,目視前方,肩膀放鬆,回復至 自然預備式。

Read more: 世 界新聞網

指壓陽谿穴治療心律不整有奇效

指壓陽谿穴治療心律不整有奇效
「美 國針炙雜誌」曾刊有美國托尼多(TOLEDO)醫院四位教授的一篇論文,談他們在日本看到及在美國治療的十八個疑難的病症;其中一個是一位年高九十的美國 老太太,曾因內植心律調整器(PACE MAKER)住院兩個月,回家後一個星期,不幸由床上摔下來,發生嚴重心律不整及全身水腫。由於他的高齡、虛弱及內植心律調整器,醫生都不敢開藥及動手 術,恐怕使她的情況更加嚴重;在群醫束手的情況,由中國醫生建議試用指壓法壓按她的陽谿穴。

  護士在醫生指導下,用大拇指及食指,指壓老太太的陽谿穴左右手各十分鐘。如此二十分鐘後即進行檢查,發現她的心律不整已恢復正常。以後五天,每天指壓陽谿穴,以及其他有助全身健康的六個穴道(按即氣海、(丹田)腎盂、命門、內關、足三里及湧泉穴),各穴道位置如附圖。
  到了第五天,這位九十歲的老太太已能開始起床行動,並且可以與人玩橋牌,從此她的心律不整治好了。
  心律不整的症狀:患者在早晨起來會覺得渾身不適,無精打采,有時會心悸,按摸脈搏,會發現每跳幾次,停一次;每停一次,心裡有不舒服的感覺,有時還會心慌意亂,短暫地驚慌失措。這種現象,中醫叫做「脈結」,西醫稱為「期前(外)收縮。
  指壓陽谿穴,除了防治神經性心臟病所引起的心律不整外,對「頭痛」、「牙痛」及「耳鳴」也有奇效。
http://www.ganoderma.org/health/index01.htm


今夏最感動人心的微電影~「愛未滿」完整版

今夏最感動人心的微電影~「愛未滿」完整版

人生沒有草稿


小時候,父親讓我向一位老先生學書法,用廢舊報紙練字多年,可自己一直沒有大的進步。

老先生對父親說:「如果你讓娃兒用最好的紙來寫,可能會寫得更好。」

從此以後,父親就按照他說的去做了。果然,我的字大有長進。

問其原因,老先生說,因為你用舊報紙寫字的時候,總感覺是在打草稿,即使寫得不好也無所謂,以後還有機會,所以就不能完全專心。而用最好的紙,你就會感覺機會的珍貴,有一種很正式的心態,從而也就比平常練習時更加專心、用心去寫,所以字也就能夠寫好。

多年以後,驀然回首自己走過的人生路程,確實有草稿上練字的那種心態,以至於使許多願望沒能實現。

其實就是因為曾經以為自己還是來日方長,所以才一次次地失去難得的機遇,白白地浪費了一張又一張的人生好紙。

老是在以一種「打草稿」的心態做事,只是把生活裏的許多事情當成演習,而不是真刀真槍的實戰,所以就沒有完全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和專長,更沒有全力以赴地去做事,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許多時候,我們老是在犯這樣的錯誤,總把希望寄託在明天,不珍惜生命;對人生就像寫字一樣,往往不注重字寫得怎樣,而只是看花費了多少紙。

生命不應該打草稿,而現實的生活,其實也不會給我們打草稿的機會,因為我們所認為的草稿,其實就已經是我們人生的答卷,無法更改,也無法重來,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次機會,認真對待每一天。

別讓生命再打草稿,用行動奉獻一份愛意給你周圍的人,你的生命價值便得到了延伸!
用你的目光呵護道旁的每一株無名小花,你的生命就是原野上的一株大樹!
用你的心靈去感應樹上的每一片綠葉,你的生命從此便獲得了安寧與清靜。